來源:江南都市報
全媒體記者羅素靜報道:小宇(化名)是老師眼中的“天賦型選手”,課堂上對答如流,聽寫考試次次滿分。然而,誰能想到,這個總被夸“聰明伶俐”的孩子,竟默默承受著“右耳中重度聽損,左耳完全失聰”的雙重折磨。
小宇因“口齒不清”曾讓父母帶其輾轉多家醫院,始終未找到癥結。直到走進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江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,雷盛欽主任敏銳地意識到,發音問題,或許是聽力障礙的冰山一角。
雷主任發現,小宇雖能復述對話,但對輕聲高頻詞匯(如“s”“sh”音)反應遲緩,習慣性側頭傾聽,結合定向聽力測試與高分辨率顳骨CT,真相震撼所有人:右耳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聾(55—70dB),左耳極重度聾(>90dB),雙側前庭導水管擴大,雙側內耳畸形,為不完全分隔Ⅱ型(IP-Ⅱ)。
這種先天結構異常,讓聲音像被“打碎”后傳入大腦,孩子只能靠殘余聽力和視覺觀察“拼湊”世界,卻仍以超常的專注力維持著“完美表象”。
雷主任團隊為小宇制定“三階梯”治療方案:右耳定制助聽器補償:放大殘余聽力,重建清晰語音輸入;左耳振動聲橋評估:為未來植入式聽覺重建預留方案;多模態言語康復:通過視聽聯動訓練,重塑“音-義”聯結。
雷主任提醒大家,孩子的“正常表現”背后可能隱藏著未被發現的健康問題。通過專業的診斷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,醫院可以幫助他們走出“隱形”的迷霧,重入清晰的聽覺世界。